“让五星红旗在海岛幼儿园里升起”——记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范徽丽
她心怀大爱不畏艰难,
在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;
她因地制宜开创“自然情境教学法”,
把整个海岛变成了生动的教育场所;
她用心陪伴耐心开导,
留住了驻岛教师,
并最终带着驻岛教师们走进了
中央电视台演播厅……
近日,教育部公布10名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,她从全国64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,成为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。她就是北海市机关幼儿园、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园长范徽丽。
“从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毕业的第一届学生大概都读二年级了吧,也应该长得很高了吧。”范徽丽看着展板上孩子们的照片感叹道。
之前,涠洲岛学前教育一直处于空白状态。家境宽裕的岛民乘船涉海将幼儿送到市区入园,而其他大多数岛民家的幼儿只能在海滩地头玩耍度日。2013年,为填补海岛学前教育的空白,范徽丽应邀参加海岛教育调研——将涠洲岛城仔小学改造成幼儿园。
10年的风雨让涠洲岛城仔小学破败不堪,面目全非。面对那十几个或光着脚、或穿着拖鞋的孩子,范徽丽怜爱之心油然而生。她走近孩子,拿出点心和他们一起分享。由于海岛村民以客家方言为主,孩子们并不会说普通话,只能似懂非懂地望着她,在她的鼓励下,孩子们腼腆地拿走她手中的糖和点心,除了张望,孩子始终没有张口说一句话。
离开时,她好几次向孩子道别,可这些孩子们却一直跟着她不肯离开。孩子那充满渴望的、清澈透亮的眼神令她至今无法忘怀。“我是一个人民教师,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,怎么能让这些孩子们缺少教育。”一个念头在范徽丽心里涌现。
调研回来,范徽丽主动承担了建设涠洲岛幼儿园的任务,她要让海岛的孩子们也能和市区的孩子一样享受幸福。
海岛建园,困难远比想象中艰巨。海岛的交通不便使得幼儿园的建设进度缓慢。2014年8月,17级超强台风“威马逊”正面登陆涠洲岛,幼儿园刚建好的食堂被吹倒,岛上断水断电2个多月,导致建园工作整体瘫痪。但范徽丽没有放弃,她就像岛上倔强的芭蕉树一样,带着老师们从头干起。
招不到老师也是海岛办学最大的困难,没有教师愿意报考涠洲岛幼儿园教师岗位。范徽丽就挨个走访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师以及她们的家庭,给她们讲述教师的职责与使命,以及教育对岛上孩子们的重要性。终于,在网络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刻,报考教师岗位人数达到了开考比例,第一批驻岛教师终于如期而至,幼儿园也迎来了第一批入园的孩子。
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,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。
刚走进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,范徽丽计划共享总园北海市机关幼儿园的教育资源,但岛上独特的风光让范徽丽改变了想法,基于海岛特色,范徽丽更想将涠洲岛的特色融于幼儿教育中。范徽丽便开始思考如何构建基于海岛生活、体现海洋文化的课程。
范徽丽带领教师从读《涠洲岛志》开始,充分挖掘边防海岛的教育资源,深入开展海岛特色课程研究,以培养具有海洋意识、家国情怀兼具世界视野的海洋公民为目标,开展“海丫丫365成长行动”的探索与实践。为推动课程有效实施,范徽丽因地制宜,把海岛上“夜不闭户”的纯朴民风和落后的交通作为开展户外教学的有利条件,开创“自然情境教学法”,把芭蕉林、大榕树、海滩等整个海岛变成生动的教育场所。
海岛上招进教师不易,留住教师更难。涠洲岛上少有娱乐场所,许多地方连路灯也没有。老师们白天有孩子们的陪伴,但当夜深人静,陪伴这批“80后”“90后”老师的只有窗外的虫鸣声。每周五送走孩子后,老师们匆忙追赶最后一班船回市区的家,周日下午又得收拾行李返回海岛,遇到暴风雨等恶劣天气,还要经受海浪的颠簸,忍受乘船的眩晕和呕吐,于是,天气预报成了范徽丽每天关注的焦点。同时,为了让驻岛教师适应海岛生活,范徽丽教每个老师如何抗台风,并主动拉近老师与岛上渔民的关系。
当教师上岛支教的激情过后,范徽丽经常在深夜收到老师发来“我想回家”的短信。那时,她内心无数次谴责自己,怪自己把老师带到了这艰苦的海岛。但一想起当初孩子们清澈透亮充满渴望的眼神,不服输的个性让她一边陪伴老师,一边耐心安慰老师。2016年,范徽丽荣膺全国“最美教师”,她带着驻岛老师们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厅,向全国人民讲述海岛艰苦办学的教育故事。
范徽丽的同事包棉先告诉记者,她每次一想到范徽丽说的一句话时总是感动落泪。范徽丽说:“一所幼儿园只有国旗升起时,才觉得这是一座真正的学校。”
往期精彩荐读
执行总编 | 孙国强
审核 | 劳海波
网络编辑 |詹燕萍
校对 | 廖文治
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